作为去年最具争议的IPO之一,上市首日便破千亿市值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周五公布了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去年泡泡玛特营收同比增长49.3%至25.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6%至5.9亿元,共售出超5000万只玩具产品。
图片来自泡泡玛特官网
虽然疫情下仍能保持不错的增速,但相比2018年和2019年高达225.5%和227.2%的“奇迹般”的增速已明显大幅回落,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泡泡玛特的股价也从一个多月前的最高107.6港元“腰斩”至3月26日收盘的53.6港元,这家一路来都令多数人看不懂的公司2021年的走向正变得模糊起来。
盲盒玩法的核心是IP
泡泡玛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盲盒玩法的助推,不过泡泡玛特并非盲盒的发明者,盲盒也不能成为一家公司 的商业壁垒。兴业证券认为,盲盒这种“惊喜” 销售方式成功助推了潮玩出圈,盲盒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售卖形式,而泡泡玛特的核心在于IP。
按IP划分
Molly这个有一颗泪痣撅着嘴唇的大眼睛女孩IP可谓是泡泡玛特千亿市值的第一功臣,作为泡泡玛特最早也是最成功的IP一直占据公司IP销售额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有这样一个反复被媒体引用的关于泡泡玛特和Molly的故事:创始人王宁2016 年 1 月在微博提问用户喜欢什么潮玩时得到了Molly的答案,之后他便飞往香港找IP拥有者王信明(Kenny Wong)设计工作室买下 Molly 的版权。
彼时得到王宁已决定转变原有“潮流生活方式集合店”的定位,逐步缩减品类,聚焦潮流玩具,获得Molly独家版权后,泡泡玛特投入 100 万人民币,在 2016 年 7 月推出了首个 Molly Zodiac 星座系列,12 款设计,59 元一只。
原本就具备不俗人气的Molly在大规模量产后售价仅为原先的几分之一,再加上令年轻人欲罢不能的盲盒玩法,很快便引爆了市场。
此后泡泡玛特在自建和购买IP库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泡泡玛特共计签约超过120个IP。目前来看,几大头部IP依然是营收主力,前四大IP Molly、Dimoo、Pucky、The monsters年销售额均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
泡泡玛特未来仍将继续扩大IP库,此前IPO募集的资金的18%用于此,而泡泡玛特目前似乎还未想好如何花这笔钱,截至2020年底,泡泡玛特仅已经动用这笔逾10亿港元当中的70万港元。
泡泡玛特的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的,去年前两大IP Molly和Pucky无论是营收和占比都有所下降,这让人不禁质疑再火热的IP是否也会老化?同时IP设计师能否具有长期可持续的创造力同样影响到IP的什么周期。
王宁曾表示,这个行业最重要的门槛还是IP。他认为优秀的艺术家未来可能会越来越难找出来,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沉淀的时间,泡泡玛特的目标则是找到具备独特魅力、有“巨星潜质”的IP。
如果说IP是这个行业的门槛,而强大的IP库能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的话,那么如何第一时间发掘并开发“巨星潜质”的IP才是能长期屹立行业之巅最宽的护城河。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爆款IP的产生本就很随机,而从2017年起开设主办的潮玩展则能让泡泡玛特更早的接触到有潜力的 IP。
作为潮玩届的ChinaJoy,设计师、资深玩家、忠实粉丝都会在线下进行社交。王宁在上市的采访中提到,就像潮流球鞋炒得最火的Nike与Off White、Sacai的联名款,这些限量款的鞋子你却无法在普通的Nike门店中找到,泡泡玛特的门店与潮流玩具展会的关系是一样的。门店中的盲盒产品负责让人“入坑”,展会上才有更多更具收藏价值的、限量发售的收藏款,吸引的是“圈里人”。
通过与潮玩界最核心的群体近距离接触,泡泡玛特不仅能更快掌握行业最前沿的趋势,也能更早的发掘有潜力的IP和设计师,泡泡玛特和Dimoo的设计师正是在2018 年泡泡玛特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潮玩展上结缘。
泡泡玛特投资方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包凡认为,少有公司能像泡泡玛特一样贯穿一个娱乐生意的全部流程——把一个艺术家手里的 IP 变成商业化的产品,从营销到渠道分发都需要管理,最后还要打造自己的会员体系,把用户运营起来。“世界上没几个公司能把这几件事情形成闭环,迪士尼算一个、乐高算一个,泡泡玛特也做到了,其他大多数公司要么做上游,要么做下游。”
未来与隐忧
泡泡玛特仍在继续扩张,2020年总共新增了76家门店,并且展现出较强的渠道下沉能力。按照城市分布来看,泡泡玛特在过去一年在新一线、二线及其他城市的扩张速度要快于一线城市,其中在二线城市及其他城市门店数实现翻倍,由2019年的24家增加至2020年的50家。
零售店分布数量
另外,泡泡玛特已经将视线扩展至海外市场。泡泡玛特早在2020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中提到,尽管现阶段海外销售的份额占泡泡玛特整体营收不到10%,但扩大海外销售,将是公司长期业务策略的一部分,也将是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据招股书披露在批发渠道上,泡泡玛特的经销商已经涵盖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相应的分销网络。分销商们在2020年为泡泡玛特贡献了7420万元的销售量,比2019年同比增长176%。
同时泡泡玛特投资的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已于2月份上映,泡泡玛特顺势推出了独家定制款限定盲盒,另外王宁曾表示属于泡泡玛特的乐园也在规划当中。
泡泡玛特《新神榜:哪吒重生》独家定制款限定盲盒
不过A股市场上多家盲盒概念股集体预亏。已宣布获得阴阳师、星际熊等盲盒产品授权的奥飞娱乐,表示2020年预亏4.35亿元至4.6亿元;设立潮玩事业部负责盲盒等产品的市场推广高乐股份,2020年预亏5000万元到9900万元;在全国范围针对商业体和院线铺设智能无人零售终端用于经营IP盲盒产品的金运激光2020年预计亏损5000到6000万元。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屡屡被曝出质量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泡泡玛特有关的投诉量累计3470条,主要集中在“商品破损,存在瑕疵”、“配件无法安装”、“售后差”等方面。泡泡玛特也曾因平台投诉解决率为0%,登上“315消费保”的黑榜。去年12月,泡泡玛特还被曝出“二次销售”事件导致股价大跌。
而盲盒自带的赌博性质,此前也遭新华社发文批评“盲盒消费”,呼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玩具并非生活中的刚需,泡泡玛特贩卖的是一种精神属性的消费品,本质上做的是粉丝经济的事儿,如果不能维护好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将为品牌形象及销售造成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根据招股书,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并没有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市场上的玩家还有IP小站、十二栋文化、19八3、52toys等等。根据佛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9年市场前五名的份额分别为8.5%(泡泡玛特)、7.7%、3.3%、1.7%及 1.6%。
不仅如此,更大的威胁可能来自于跨行业而来的强大对手们。名创优品已推出自己的潮玩品牌TOPTOY,定位为“亚洲潮玩集合店”,正在与国内超过200个有影响力的工作室和设计师建立关系,挖掘优质IP和原创设计孵化,同时也在进行潮玩展会探索。
艾媒数据分析称,中国潮流玩具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62亿元增至2024年的763亿元。如此大的蓝海市场势必会吸引更多的玩家甚至巨头入场,增速大幅放缓后的泡泡玛特能否保持行业第一将备受行业关注。
截至3月29日收盘,泡泡玛特大涨5.22%至56.4港元,市值790.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