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601888.SH,下称中国中免)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25.97亿元,同比增长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32.57%。

中国中免2020年主要数据

  分季度看,去年经历了一季度因疫情爆发造成亏损后,二季度便迎来了复苏。几乎独占了海南免税市场的中国中免也顺利乘上了去年下半年海南政策的东风。公开信息显示,去年海南共有4家离岛免税店: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均是由中免集团(中国中免旗下全资子公司)经营。

2020年分季度

  去年海南宣布离岛免税政策从7月1日开始将年度免税购物额度从30,000元增加至100,000元。烈酒和手机也被纳入免税商品种类。游客可以在离岛六个月内继续从海南店面在线购买免税商品,并享受邮寄送达服务。

  新政策强有力的刺激下,去年7月1日至8月18日49天4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50亿元,去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达10.4亿元。

  尽管因为疫情,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8,300万人次下降到2020年的6,500万人次,但消费数额激增。2020年,海南免税店总销售额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127%。

  国内免税购物的前景也从这场新冠疫情中显现出来。根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2019 年中国消费者贡献了全球免税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但中国国内免税市场仅占全球份额的 9%,即 76 亿美元。这家投行公司预计,到 2025 年,该市场规模将翻三倍,达到 230 亿美元。

  除了政策利好加持外,因疫情原因国际航线不通畅导致的消费大规模回流也是促成海南免税购物火爆的重要因素。贝恩公司在2020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2020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势不可挡》中表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是今年驱动奢侈品消费增长重要的新引擎。

  报告也对奢侈品品牌作出建议,在疫情带来的消费回流红利消失前,奢侈品品牌应该抓住至少长达 1 年的窗口期来说服中国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奢侈品是一种更好、更可持续的体验。

  受此影响,中国中免机场等渠道免税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不过中国中免线上业务增长,有税商品销售大幅增长。去年有税商品销售营业成本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587.8%、1612.72%。

海南免税官方商城

  疫情对中国中免的影响体现在其存货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中免的存货是147.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9.65亿元增长64.35%。

  虽然中国游客在疫情后将重返境外旅游,但未来境内旅游的重要性可能会继续增长,特别是考虑到国际航空客运量至少要到 2024 年才能恢复到 2019 年的水平。“这种国内需求,一部分是暂时的,(由)有限的跨国旅行带来的非官方推动,” 法国拉加代尔集团旅游零售部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Eudes Fabre 表示,“但另一部分,是将支出从根本上重新调整到国内而非海外(旅游),我认为这将是一个持久的趋势。”

  去年,国际最重要的钟表展之一“钟表与奇迹”高级钟表展携手中免集团登陆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长达一个月的展出时间也为钟表品牌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销售成绩。

“钟表与奇迹”高级钟表展登陆海南

  沛纳海首席执行官Jean-Marc Pontroué曾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的免税销售极其稳健。我们保持乐观,因为(疫情防控)中国人更多地在国内消费。”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亚热带气候和豪华海滨酒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所有这些都完全符合中国的发展目标,即国内消费和对外贸易共同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而海南正是领头羊。去年,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度假胜地三亚,举办了“钟表与奇迹”高级钟表展。

  与此同时,少了中国买家的海外免税零售巨头可谓哀鸿遍野。连续6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免税集团Dufry发布财报显示,去年销售额同比大跌71.1%至25.6亿瑞士法郎。

  据《韩国先驱报(The korea herald)》 报道,因受新冠疫情打击,韩国免税店2020年销量比上年度下降了38%。2020年,机场旅客人数仅1067万人,仅为上年度的22%,暴跌近八成。

  《经济学人》指出,2020年,全球免税店销售额在上年度基础上跌了近三分之二。2019年,全球免税店销售额达到860亿美元,但预计在2025年以前都难以再回到这个水平。

  中外免税市场的巨大反差也给了中国中免最好的弯道超车机会,根据《国际免税新闻》(DFNI)和穆迪报道的最新统计,公司的排名从2019年的全球第四位跃升至2020年的全球第一位。

  不过中国中免接下来的路也不轻松,首先,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去年底,海南自贸港工作委员会一口气“官宣了”4家获得离岛免税资质的免税企业名单,随后,海南离岛免税店的数量也一跃增长至10家。

  自从去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与Dufry组建合资企业以来,后者在中国的免税布局全面提速。1月31日,Dufry在海口开设中国第一家离岛免税店,分食海南免税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开业当天,该店销售额超2351万元,销售免税商品1.5万件,坪效达1.469万元/平。

  格力地产去年5月份启动了对珠免的收购,之后还拿下了三亚凤凰海岸的商地,被外界誉为三亚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头戏”之一。据LADY OL了解该项目目前已经动工,定位为高端滨海商业中心及商务办公区,占地面积约49.43亩,总建筑面积16.2万㎡,由世界知名商业建筑设计公司——英国贝诺建筑设计公司担纲设计。

  其次,多地正力推市内免税店新政。去年9月,国务院提出将优化北京市内免税店布局,落实免税店相关政策。前不久的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表示,根据计划,上海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市内免税店新政策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

  3月16日,深圳罗湖区政府发布的《罗湖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打造跨境消费中心,加快推进国贸免税城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官方公号又透露,中免将在前海综保区建设亚太免税品中心仓和调拨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及高端旅游消费中心在内的“一仓两中心”。

  所谓市内免税店,是指开设在市内的免税店,消费者在店内采购付款,在机场等口岸提取商品的模式。目前,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出服”)和中国港中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经营面向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中国公民的免税店的牌照,而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拥有经营面向离境外国旅客免税店的牌照。

  当市场免税店加速发展后,迟迟没有拿到面向国人经营权限的中免集团将承受巨大压力。招商证券分析师梅林认为,从韩国经验看,市内免税店的客单价远高于机场店,韩国免税内购比例超过50%。未来中国放开市内免税店政策后,海外消费回流将提供千亿级市场空间。到2025年,北京、上海的市内免税店市场规模可分别达到200亿元、300亿元。

  中国中免同时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财报,公司2021年度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49亿元,实现总营收181.34亿元,同比增长128%。主要是本期离岛免税业务大幅增长,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

中国中免2021年一季度主要数据

  另外中国中免公布正筹备赴港上市,公告称拟启动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对于2021年的规划,中国中免提出,一是持续深耕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二是加快线上一体化平台建设;三是全力拓展重要免税渠道资源;四是积极探索公司外延式发展道路;五是稳健推进旅游零售综合体项目建设,将在国内重点城市积极推进以免税为核心的旅游零售综合体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海口市国际免税城项目建设和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建设。

  截至4月22日收盘,中国中免微跌0.89%至296.00元人民币,市值为5779.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