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奥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一则新政策的颁布进一步加强了全民运动的浪潮。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该计划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同时,计划还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以及4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全方面护航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受此消息影响,包括李宁、安踏在内的港股体育用品股今日高开高走涨幅一度达到10%,随后回落到5%左右。
体育产业加速升级
相较于2011年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今年的计划目标从原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从32%提升至38.5%;健身中心50%覆盖提升至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从100万人提升至300万人(每千人拥有2.16名)。
据LADY OL了解,“十三五”对于体育产业的规划目标就已提出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2019年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到29483亿元,与“十三五”的3万亿非常接近。
《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
若以此为基础,到2025年实现体育产业5万亿元的目标,那么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体育行业将迎来稳定的中长期发展机遇。
事实上10%年复合增长率对中国体育产业来说难度并不大,当前国内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仍然非常低,根据三体云动统计,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而欧洲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已达到8.1%,美国更是高达15.2%,约为我国的3倍之多。
国产运动品牌蓄势待发
新的全民健身计划首先利好的便是深耕跑步领域的特步。特步不仅推出了覆盖精英跑者、大众跑者到休闲跑者的跑鞋“騛速家族”,更是跑步赛事的积极组织者。
2015年特步就已在“产品+ 体育+ 互联网+”3+战略中的“体育+”明确指出要加强体育生态圈,尤其是跑步生态圈的建设。根据2020年年报,2020年下半年线下马拉松及跑步赛事逐渐恢复,特步在中国内地共赞助12场线下马拉松和9场在线赛事。全年赞助线下、线上马拉松赛事共21场,吸引逾150万名参赛者。过去一年,特步高居中国内地国际级马拉松赛国内品牌第一。
特步去年组织及赞助的马拉松赛事
6月份,特步还获得了高瓴资本10亿港元的投资,目前特步集团旗下还拥有定位时尚运动的K-Swiss和Palladium以及定位专业运动的Saucony和Merrell。
国潮代表品牌李宁同样是新全民健身计划最大受益者之一,一方面,健身人群基础的增加更多的是“重在参与”的入门健身者,他们对运动鞋服的需求更加偏重兼顾运动和日常穿着的运动休闲类产品,而李宁的潮流休闲产品“中国李宁”正是该类别的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由肖战代言的中国李宁在新疆棉花事件后天猫销量一度获得了800%的暴涨。
另一方面,李宁在去年年报发布时提出,未来会聚焦篮球、跑步、羽毛球、训练、运动生活五大核心运动品类,李宁本人表示,消费者对体育用品功能、创新要求更高,这也是李宁为什么聚焦五大品类的重要原因。同时他还提出要把这五大类产品打造成行业的第一二名。
国产运动龙头安踏集团或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缩小与耐克集团的差距。主品牌安踏在7月初发布了未来五年战略目标,安踏品牌五年流水复合增长18~25%;线上业务年复合增长30%以上,2025年占比达到40%;持续加强一至三线城市布局,流水占比超过50%;购物中心店数翻倍;总体市场份额增加3到5个百分点
为实现以上目标,未来5年安踏计划投入超40亿元研发成本,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安踏还将持续发力跑步和篮球两大核心品类,同时深度发力女子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集团旗下还有一个与安踏规模相当且增长十分健康的时尚运动品牌Fila,此外,专业运动品牌DESCENTE和户外品牌KOLON SPORT以及始祖鸟也已在国内逐渐走上正轨。
不仅是以上品牌,包括361度、匹克、中国乔丹以及最近因捐款事件火爆的鸿星尔克都将因此受益,再加上新疆棉花事件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国货关注度,可以肯定的是,国产体育品牌将进入长期而稳定的黄金发展期。